Luye Global Staff E-magazine
2021年9月刊LY50项目启动全体合影
编者按:
2020年7月,一批来自绿叶制药的青年人才通过层层筛选加入了LY50项目,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针对性培养历练。LY50项目是绿叶常青学院于去年面向集团新生力量全新推出的人才发展项目,旨在加速推进初入职场的年轻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以此配合集团在战略转型关键时期对于持续稳定的人才输出的需求。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LY50的学员们经过各类活动和课程的锻炼,都得到不少收获,本期《绿叶人》我们邀请到项目中的两名学员为大家分享他们在项目中的心路历程。
刘嘉 山东绿叶制药制造一部固体制剂车间生产工程师
辛鹏 山东博安原液一车间生产工程师
Q:刘嘉、辛鹏你们好,感谢你们接受本月绿叶人的采访,请先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辛:我叫辛鹏, 2016年4月份加入产业园注射剂车间,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2018年加入生物药制造部,参与新项目厂房的建设和后期调试。我在今年6月底调岗至博安生物的原液车间,现在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原液车间二线的厂房建设,包括博优诺的2.0工艺技术转移,以及部分原液一车间一线的现场生产管理工作。
刘:我叫刘嘉,我也是2016年7月加入莱山厂区注射剂车间的, 2018年参与了产业园注射剂车间的新线建设。今年年初因为思瑞康项目加入了固体制剂车间,现在是一名生产工程师,主要工作是和我们的技术团队共同完成车间生产和文件体系的建设,包括思瑞康产品转移,转移过程中的流程建立和优化,起草SOP文件。
Q:今天主要想和你们聊聊学习和成长,你们认为进入职场后持续学习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辛:我加入绿叶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当时来这里主要就是觉得平台大,学习的机会和参加的项目都比较多,加入项目初期我也是从小白开始,接触到五花八门的知识。
作为一个生产工程师需要涉及多领域的知识,除了工艺相关的知识,我们还需要学习法规、工程、工艺生产类的知识,因此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素养。参与建设新线对我们在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身后一直有一只手在推着自己必须要往前,如果没有不断学习的习惯,可能就无法跟上项目的快速推进,我可以把这种无形的压力转化成动力。新项目转移的过程中牵涉到技术转移,和同事们交流后我了解到项目管理在整体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正在学习项目管理并计划考取PMP证书,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刘:我赞同辛鹏的说法。首先,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工作后逐渐意识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必要性,比如说产品的工艺设备原理、偏差变更、验证确认,这些东西在学校是很难接触到的。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连培养基模拟灌装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绿叶的同事和管理人员很愿意把这样新知识传授给你,让我可以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也因此获得了快速成长。其次,制药行业有很多法规在不断更新,促使我们不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把生产工作做得更好。
加入了LY50的项目之后,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管理人员面对面沟通,参加管理课程和课题的学习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将这些知识真正的学已所用。只有当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时候,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我想这也是绿叶人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Q:我们知道入选LY50项目的学员们都要经过层层面试,当你们收到入选通知之初,是怎样的心情和期待呢?
LY50项目人才筛选流程
辛:当我刚看到LY50项目的报名邮件时是有点不自信的,也在犹豫着要不要参加,但是我的领导鼓励我应该去尝试一下,于是我就报名了。我对当初的面试依然记忆犹新,是我们知识产权部的副总裁以及人力资源的绍梅姐面试了我。我第一次尝试了小组主题讨论,过程中感觉到了竞争性和挑战性。面试之后我还挺有底的,觉得应该没有问题。未来我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结识到比我更加优秀的同事们,与他们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他人的实例分享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刘:LY50征集报名时要求是5年内的新人,而我当时正好是工作第5年,我们的领导看到之后就说你去试一下,然后我就报名了。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个项目跨出固有的圈子,让更多其他板块的同事们认识我。正如辛鹏所说,面试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不同于辛鹏,面试后我还是有些不自信的,因为我的沟通能力相对薄弱,经过面试后的反馈才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可以有所改进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突破。
Q: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从参加这个项目到现在,哪个活动给你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辛:说到印象最为深刻的活动,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徒步,我们从公司的发源地胜利油田疗养院徒步至养马岛,全程近40公里。这个活动给我留下颇多感触,我感觉在达到身体机能极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意志力还是很强大的。再就是团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你在困难中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和安慰。在我们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团队的相互支撑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团队的稳定。
LY50重走创业路徒步活动
刘:从加入项目至今,我们参加了LY50人才画像描述、重走创业路徒步、LY50论坛、社团活动、管理课程课题实战、运动打卡、新篇章新征程主题年会以及读书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年会,当时我们临时接到通知要在10天内组织并举办主题年会,但由于年底我们还有各类总结会议,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作为LY50的文体委员赶紧组织了包括辛鹏在内的各社团团长和班委,在三天内就完成了策划方案。在这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团队合作,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年会是在线上举行的,这场年会汇集了整个团队的想法,我们给每一个LY50的学员都准备了一杯温暖的奶茶,把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聚集在一起。
Q:刘嘉刚才提到了读书会,我听说最近你带头组织并举办了小组的第一期读书会,可以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活动以及你的心路历程吗?
刘:是的,正如我刚才所说,LY50项目推出了各类活动,读书会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组织发展部的胡丰峰在微信群里询问哪一组愿意做第一次活动分享,我作为第6小组的组长便自告奋勇地报名了。我们阅读的书籍叫《成长型思维》,是一本关于领导力思维养成的书。这本书让我有很多的感悟,特别是结合我现在正在做的思瑞康项目转移,我们需要复制阿斯利康的工艺,简单的复制可能只是暂时的成功,但毕竟这是两个不同的公司,拥有不同的体系,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做自己的产品。另一个感悟是,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以及观察他人,都能获得一些经验去锻造我的技能,我要认真热爱我的工作,才能不断的成长和突破。此外也要感谢我们的小组成员,他们都非常的给力。我前期和他们沟通了一下,其实大家都有很多项目在做,但是他们都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加入到我们的活动准备,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Q:除了读书会,我了解到最近你们都参加了导师交流会,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心得吗?
辛:是的,LY50项目的导师交流机制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了导师,我们组的导师是集团供应链管理部的黄心怡总监。最近她带领我们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团体辅导会,会议期间我们边吃披萨边聊,一下子就打破了上下级之间那种拘谨的状态,我们在辅导会期间就如何沟通进行了探讨。黄总结合自己在上海做义工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有效沟通,什么是无效沟通。会议期间,小组成员们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分别做了分享以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如何去改善沟通方式。
一季度团体辅导会(导师黄心怡及辛鹏所在小组)
这次交流会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沟通虽然是一个词,但可以拆开来看。首先要做到沟,也就是将你要传达的信息准确合理的表达出来,然后再确定接受信息的对方是否能精准理解你的意思,并按你想要的结果去采取行动,这就是通。这也呼应了我所学习的PMP课程,也就是互动式沟通。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达,而是双方的互相理解。
这次的交流会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收获,感谢黄总可以从利用下班时间给我们带来了3个小时的分享。此外我们还可以和黄总进行一对一的单人辅导,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职场小白真的是非常有帮助。
刘:我们的导师是博安生物人力资源总监刘振珍,在我们的首次项目启动会上,她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从生产到法规注册,然后又到了人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她的分享中包括了许多小事例,总结下来就是我们的成长中都会有风雨,我们需要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此外,当领导给你机会时,要牢牢抓住,无论如何都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一对一辅导环节,振珍总对于我们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做了解答。在组织读书会的过程中,我也会经常和她保持交流,她对我们的准备工作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Q:LY50项目至今已经一年多了,你们认为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怎样的提升,未来希望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呢?
辛:参加这个项目让我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不足,这让我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我也意识到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自我定位。对于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进行优先排序,把最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然后努力实现进步。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所以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拿下项目经理的证书,实现自我提升。
我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参加LY50项目获得更多与行业专家大咖学习的机会,毕竟生物药领域一直在飞速发展,我们需要持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才能跟上行业的脚步,黄总也为我们推荐过不少生物医药领域的公众号。我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大家都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
刘: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为参与了LY50项目,感觉比以前承担的责任要多了,承担责任的能力也比原来要强很多。成长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培训期间还参加了一个管理项目的活动,大家都提出了不少天马行空的课题,很多课题其实都半途终止了,但我觉得即便能有一两个成功的课题对于团队和自身都是很好的提升。
未来我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参与思瑞康项目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学习。首先我需要提升自信力,因为只有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建树,才能才有话语权。其次是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我与各个部门配合的过程中发现,除了沟通能力,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再一个是问题分解的能力,随着项目的深度推进,你会发现更多问题,例如在思瑞康的生产转移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针对集团现在推行的降本减耗,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分解已有资源,实现成本降低,并达到理想的结果。
Q:最后请两位简单谈谈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吧。
辛:我喜欢研究并从事技术类工作,所以我希望能够在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同事,因此现在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是丰富自己的经验,确定发展方向。虽然我现在仍处于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但是这不妨碍以后逐渐确定自己的准确目标。
刘:公司的LY50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我发现了自己需要弥补的短板。最近的3-5年内,我的工作重心依然是思瑞康项目,希望可以把我在LY50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